top of page

空氣與建築師,10個促進自然通風的小技巧 讓電動開窗器 成為促進通風的助力吧!

( 最近更新:2022/5/12 )


促進住家的自然通風

促進建築物通風有很多種方法:如 #自然通風、裝置通風機、平衡通風、熱循環平衡通風等等。其中自然通風就是不需藉由機器的力量就能引進清新涼爽的空氣。它的原理是來自於,空氣會由高壓的地方往低壓的地方流動,再藉由地心引力與風力來影響氣流的方向。因此又稱為「被動式冷卻」(passive cooling)效果。經由精心規劃的門窗方位、位置及大小,營造出有利於自然通風的環境。


在概念中,在對的方位盡量增加開窗面積,可以明顯的促進自然通風。但其中一個關鍵在,妳有沒有開一個供熱氣排出的氣窗?或是裝設了氣窗之後,居住者會不會經常性地打開通風?對於季節變化明顯的地區來說,有時還要兼顧冬天室內的保暖。這個時候,裝置 #電動開窗器 在氣窗上,可以幫助居住者更便利的打開氣窗,並依每天的氣候調整窗戶的開口大小。讓你為建築加入良好通風體質的設計在居住者實際入住使用後,可以發揮實際的效用,讓設計的理念每一天都能被活化。


老屋改造 擁抱陽光、微風與小雨的 Cocoon House

在土地逐漸飽和的台灣,除了居住空間非常密集的公寓大樓,也有人選擇繼承家裡的老宅,重新裝修後居住,享有較寬敞的空間。這間位於越南的 Cocoon House 是一個非常令人嚮往的老屋改造案例,設計者發揮南洋建築著重自然通風的精髓重新整修。這棟建案是由越南的 Landmak 建築師事務所於 2016 年所打造。雖然有既有結構的限制,但建築師仍想辦法在一樓後方創造出屬於廚房的獨立空間,而在廚房的上方,則為二樓的主臥室。建築師為前、後兩方的露臺利用通風磚各築起了一道牆。讓內部空間仍能享受到小雨、微風與陽光的滋潤,而從外看來則是一道猶如白紗遮蓋的圍牆。這就是 cocoon 概念住宅的源起,將住家延伸向外與自然共存,但同時又保有一道保護隱私與安全的圍牆。

5個小技巧,促進現有住家的自然通風


為住家四周栽植茂盛的植披

在空間允許下,可為住家四周舖上草皮或較不易吸熱的材質,如此一來,將可以減低熱氣滯留於土地的情況,大幅提高將冷空氣引進住家的機會。

Images © Daderot

土壤

土壤具有令人驚豔的仿生學效果,就像是昆蟲或是土撥鼠在土壤中鑽洞而產生透氣的效果。土壤是作為你家、花園或庭院造景的最佳選擇,尤其是在夏季更能產生改善空氣流通的效果。


在東方造景或是住宅設計中,水經常被用來做為一種非常重要的元素。如噴水池、池塘、游泳池等,可以讓空氣在進入建築物前,先經過這個過渡空間進行冷卻。


藤編或竹製的家具

藤編或竹製的家具具有良好的通風透氣性,並能減少熱氣的殘留。無論是室內或室外,皆是家具不錯的選擇。

經常開啟窗戶

這看起來也許是非常理所當然的事,但實際上許多人常常因為戶外噪音、灰塵或是安全性的考量,而很少開啟窗戶。透過開窗通風,將可以降低對空調的依賴,引進新鮮空氣,並改善室內空氣品質。這也是本文一開始所強調的,為氣窗加裝電動開窗器的重要性!

5個小技巧,為規劃中的新家增進自然通風的設計

窗戶高度

裝設至少一米高的窗戶,可以有效促進室內的空氣流通性,也可以減少累積於天花板的熱氣。

挑高店面的電動側開窗_位於新建公寓大樓的一樓店面
挑高店面的電動側開窗_位於新建公寓大樓的一樓店面


風向 / 空氣導流板

風向/空氣導流板可以水平安裝也可以垂直安裝,以改變空氣的氣流。導流板可以是屋簷、百葉窗、板條等形式,裝置在高處以改變空氣流動的方向,助於引進自然風。

木屋搭建的民宅_斜屋頂側邊增設外推式的電動氣窗_KST-C01鏈條式電動開窗器



某木構地藏王寺_於斜屋頂側邊增設外推式的電動氣窗_KST-A01直線型電動推桿


某大學的木構展示間_於屋凸處增設電動氣窗_KST-C01鏈條式電動開窗器


高側窗 / 氣窗

設置天窗或氣窗,不僅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,也可以促進空氣流通。藉由熱空氣往上升的原理,天窗或氣窗的設置有利於將熱氣排出屋外。可利用電動開窗器開啟高處較難以碰觸到的窗戶。

廠房太子樓通風_增設外推式的電動氣窗
廠房太子樓通風_增設外推式的電動氣窗

廠方屋頂通風_佛司特電動天窗
廠方屋頂通風_佛司特電動天窗

朝迎風向開窗

房屋以坐北朝南的設置是最有利於通風的,尤其是在夏季,迎進自然透涼的微風,讓仲夏的熱氣由北邊排出。


與外界留下一段過渡空間

在建築設計中,特別留下一段空間作為庭院、露臺、中庭或是其他開放式空間,具有相當顯著的通風及降溫效果,降低空調的使用及節省電費的支出。同時,也能提升室內的空氣品質、排除不好的化學殘留物。



參考資料

Images © Trieu Chien


部分圖片及文字版權所有© 舜元貿易有限公司。保留一切權利。

Yorumlar


bottom of page